王国维名言
在平时的学习、工作或生活中,大家都对那些经典的名言很是熟悉吧,名言是指一些名人说的,写的,历史纪录的,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,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。什么样的名言才是好的名言呢?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国维名言,仅供参考,大家一起来看看吧。
1. 古今之成大事业、大学问者,必经过三种之境界:昨夜西风凋碧树。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。此第一境也。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。此第二境也。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。此第三境也。
2. 境非独谓景物也,喜怒哀乐,亦人心中之一境界。故能写真景物、真感情者,谓之有境界。否则谓之无境界。
3. 重振短篇小说,有赖于全社会的共识和合作,有赖于有关部门的'高度重视和具体对策。同时更需要实力派作家的坚守阵地、甘于寂寞、勤奋写作,还需要更多的文学新秀的积极投身、淡泊名利、锐意创新。
4. 在检视它的发展与走向、现状和问题的时候,人们强烈意识到:当下成果丰硕的乡村文学,原来只是在城里热闹着,农村的文学市场却几近成了一片沙漠,有报纸打出这样的题目:文学与农村要破冰!我们的作家怎样应对和改变这种局面,已成为当前文学界面临的时代使命。同时,鲁迅、沈从文、周立波、柳青特别是赵树理的小说创作以及文学思想,又一次成为人们重温和解读的对象。
5. 天才者,或数十年而一出,或数百年而一出,而又须济之以学问,助之以德性,始能产真正之大文学。此屈子、渊明、子美、子瞻等所以旷世而不一遇也。
6. 人生只似风前絮,欢也零里,悲与零星,都作连江点点萍!
7. 试上高峰窥皓月,偶开天眼觑红尘,可怜身是眼中人。
8. 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,必经过三种之境界:昨夜西风凋碧树,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。此第一境也。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。此第二境也。众里寻她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。此第三境也。
9. 词以境界为最上,有境界,自成高格,自有名句。
10. 古今之成大事业、大学问者,罔不经过三种境界:昨夜西风凋碧树,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。此第一境界也。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。此第二境界也。众里寻他千白度,回头蓦见,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。此第三境界也。
1、一事能狂便少年。——王国维《晓步》
2、万木沉酣新雨后,百昌苏醒晓风前。四时可爱唯春日,一事能狂便少年。——王国维
3、有境界自成高格。——王国维
4、人品高,则诗格高,心术正,则诗体正。——王国维
5、人人心中所有,人人笔下所无。——王国维
6、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,不道归来,零落花如许。花底相看无一语,绿窗春与天俱莫。待把相思灯下诉,一缕新欢,旧恨千千缕。最是人间留不住,朱颜辞镜花辞树。—王国维《蝶恋花》
7、从醉里,忆平生,可怜心事太峥嵘。——王国维《鹧鸪天》
8、绅士的演讲,应该像女人的裙子,越短越好。——王国维
9、五十之年,只欠一死,经此世变,义无再辱。——王国维
10、人之有生,以欲望生也。欲望之将达也,有希望之快乐;不得达,则有失望之苦痛。然欲望之能达者一,而不能达者什佰,故人生之苦痛亦多矣。——王国维
11、算来只合,人间哀乐,者般零碎。——王国维《水龙吟·杨花》
12、教育之宗旨何在,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。何谓完全之人物?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。人之能力分为内外二者:一曰身体之能力,一曰精神之能力。发达其身体而萎缩其精神,或发达其精神而罢敝其身体,皆非所谓完全者也。完全之人物,精神与身体必不可不为调和之发达。——王国维
13、有造境,有写境。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。然二者颇难区别。因大诗人所造之境,必合乎自然,所写之境,必邻于理想故也。——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
14、大家之作,其言情必沁人心脾,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。其辞脱口而出,无娇柔妆束之态。以其所见者真,所知者深也。诗词皆然。——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
15、治科学者,必有待于史学上之材料;而治史学者,亦不可无科学上之知识。—王国维
16、以我观物,故物皆着我之色彩。——王国维
17、屏却相思,近来知道都无益。不成抛掷,梦里终相觅。醒后楼台,与梦俱明灭。西窗白,纷纷凉月,一院丁香雪。——王国维《点绛唇·屏却相思》
18、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,感慨遂深,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。—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
19、读书的三重境界,符合古学的小学,大学的通义。古人治学讲究“厚积薄发”,所以第一阶段,重点在于“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”,这是看,要博览;其次的阶段就是要思考,论语中讲“学而不思则罔”。看了那么多东西,就会互相比较,和自己的经历比较,就有所得,就外显“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”;然而,最终的成就要返璞归真,也是大学中说的“在明明德,在止于至善”、也是老子中的“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”。学习的最后是体悟自然的规律,顺应于这个规律“随心所欲不逾矩”。初能望文生义,死记硬背,可小成。进能变通运用,能说会道,有一得。终能深入浅出,知行合一,方大就。——王国维《读书的三重境界》
20、大家之作,其言情也比沁人心脾,其写意也比豁人耳目。其跸脱口而出,无矫揉装束之态,以其所见者真,所知者深也。——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
21、两窗白,纷纷凉月,一院丁香雪。—王国维《点绛唇》
22、试上高峰窥皓月,偶开天眼觑红尘。可怜身是眼中人。——王国维《浣溪沙山寺微茫》
23、诗人对宇宙人生,须入乎其内,又须出乎其外。入乎其内,故能写之;出乎其外,故能观之。入乎其内,故有生气;出乎其外,故有高致。美成能入而不能出,白石以降,于此二事皆未梦见。——王国维
24、四言敝而有楚辞,楚辞敝而有五言,五言敝而有七言,古诗敝而有律绝,律绝敝而有词。盖文体通行既久,染指遂多,自成习套。豪杰之士,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,故遁而作他体,以自解脱。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,皆由于此。故谓文学后不如前,余未敢信。但就一体论,则此说固无以易也。——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
25、天涯。还忆旧,香尘随马,明月窥车。渐秋风镜里,暗换年华。——王国维《满庭芳》
26、古今之成大事业、大学问者,必经过三种之境界:“昨夜西风凋碧树,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。”此第一境也。“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。”此第二境也。“众里寻他千百度,回头蓦见,那人正在,灯火阑珊处。”此第三境也。未有不越第一境第二境而能邃跻第三境者。——王国维
27、王国维人生三境界:第一境界:昨夜西风凋碧树,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。–宋·晏殊《蝶恋花》第二境界: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。—宋·柳永《凤栖梧》第三境界: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。——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
28、今年花事垂垂过,明岁花开应更亸。看花终古少年多,只恐少年非属我。劝君莫厌尊罍大,醉倒且拼花底卧。君看今日树头花,不是去年枝上朵——王国维《玉楼春》
29、古今之成大事业、大学问者,必经过三种之境界:”昨夜西风凋碧树。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。”此第一境也。”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。”此第二境也。”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。”此第三境也。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。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,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。——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
1、考古之事,于古代材料,细大均不可放过。忽其细处,则大处每不得通又宜由细心苦读以发现问题,不宜悬问题以觅材料。
2、人人心中所有,人人笔下所无。
3、境界有大小,不以是而分优劣。细雨鱼儿出,微风燕子斜,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,马鸣风萧萧?宝帘闲挂小银钩,何遽不若雾失楼台,月迷津渡也?
4、教育之宗旨何在,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。何谓完全之人物?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。人之能力分为内外二者:一曰身体之能力,一曰精神之能力。发达其身体而萎缩其精神,或发达其精神而罢敝其身体,皆非所谓完全者也。完全之人物,精神与身体必不可不为调和之发达。
5、古今之成大事业、大学问者,必经过三种之境界:昨夜西风凋碧树,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。此第一境也。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。此第二境也。众里寻他千百度,回头蓦见,那人正在,灯火阑珊处。此第三境也。未有不越第一境第二境而能邃跻第三境者。
6、起居之不时,饮食之无节,侈于嗜欲,而吝于运动,此数者,致病之大源也。
7、美育者,与智育相辅而行,以图德。
8、人品高,则诗格高,心术正,则诗体正。
9、阅尽天涯离别苦,不道归来,零落花如许。花底相看无一语,绿窗春与天俱莫。待把相思灯下诉,一缕新欢,旧恨千千缕。最是人间留不住,朱颜辞镜花辞树。
10、人苟欲为完全之人物,不可无内界后外界之知识,而知识之程度之广狭,应时地不同。知识又分为理论与实际二种,溯其发达之次序,则实际之知识常先于理论之知识,然理论之知识发达后,又为实际之知识之根本也。理论之识乃人人天性上所要求者,实际上知识则所以供社会之要求,而维持一生之生活;故知识之教育,实必不可缺者也。
11、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其真美善之三德,欲达此理想,于是教育之事起。教育之事亦可分为三部:智育、德育(即意志)、美育(即情育)是也。
12、治科学者,必有待于史学上之材料;而治史学者,亦不可无科学上之知识。
文档为doc格式